國產設備為什么落后,就算便宜20%~50%還有很多人選擇進口設備?
為什么進口設備比國產設備通常貴20%~50%,很多人還會選擇購買進口設備呢?
國產設備的質量和性能在最近幾年真的有很大提升,而價格呢卻只是進口設備的20%甚至一半。像華為這樣的民族品牌、國貨之光也逐漸崛起。但小正做了多年產品質量鑒定工作,幾乎就沒鑒定過進口的設備,出問題的往往都是咱國產的設備。可見國產設備的質量和歐美設備的質量現在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,小正依靠多年的設備質量鑒定經驗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,希望各位看官批評指正。
1.發展較晚
我國是在1958年才造出第一臺數控機床,而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島國人呢早在1872年就已經建立了工業成套體系,西門子1847年成立,愛立信1876年成立,飛利浦1891年,這些公司他們從清朝就有了。
在半導體行業美國近20年已經投入了9000億美元,國產品牌能追到現在的地步,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。
2.沒有核心技術
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沒有核心技術,除了芯片以外,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我們都是自己沒有辦法制造的,比如說所有的工業的自動化軟件,包括設計的軟件,都是靠國外的技術。
雖然國內的自動化設備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,但有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,所以會導致某些設備在精度和性能上還是略有差距的。
3.設計缺乏匠心
大家都知道對于產品來說,設計最重要,如果設計存在缺陷,設備的精度和可靠性是永遠不會完美的,還是拿車床來舉例,它的可靠性分靜態特性、動態特性。幾乎被國內機床界所忽略,而機床的切削性能主要就取決于動態特性。所以即便是零部件的短板補齊,整機依然造不好,因為設計思維決定了產品的高度。
4.人才流失嚴重
有數據顯示,清華北大有70%的學生是向往出國留學的,而這其中里面有一半學生,他是向往美國的,而最后去美國的這些留學生只有20%的人才愿意回國。所以說清華北大已經成為了美國的人才基地。
5.材料問題
一代材料一代裝備,材料的品質控制好了,設備和裝備才能合格地制造。其實并不是國產的材料不好,日本企業中很多用的就是中國的材料,日本只是把從中國購買的材料用電爐再精煉一遍,嚴格控制其中的主要成分,往往中國的企業就缺少這嚴加控制的一步,那么差一步就差千里。
6.低價中標
現在市場競爭激烈,企業為了那點微薄的利潤,只能在材料工藝上妥協,導致產品質量不達標,市場不滿意。價格越低,質量越是提升不上來,用戶越是不敢用國產設備。設備廠家越沒能力改善和升級產品。如此進入一個惡性循環。
撒貝寧老師說過: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,是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還不夠強大,但是咱們中國質量在某些領域的成就其實已經超越歐美,它凝聚了無數中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與追求。展望未來,我們有理由相信,在持續推動質量提升、加強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的過程中,咱們中國的質量將不斷邁上新的臺階,為世界貢獻更多優質的中國產品和中國方案。
新聞推薦